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各地各界报道
2004.06.09
 

大型系列邮品《邓小平典藏录》在京首发

  据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王东明)大型系列邮品《邓小平典藏录》首发式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出席并讲话。 
  《邓小平典藏录》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监制。这套系列邮品由邮票珍藏册、金邮票和纪念银章摆件、1949年解放区整版百枚邮票世纪珍藏卷组成。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3日  


《永恒的纪念》珍藏册在京首发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以原声、邮票、题词、照片等回顾邓小平一生重大经历的珍藏册《永恒的纪念》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发。 
  这部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辑、深圳市纳鑫礼品公司制作、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珍藏册,通过文字和图片回顾了邓小平一生的重大经历,并精选了30枚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邓小平的代表性纪念邮票,如《港澳回归》纪念邮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邮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等。珍藏册收藏的特制CD光盘和邓小平原声芯片,使人可以方便地聆听伟人在不同时期的讲话和发言。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16日  


《邓小平在重庆》今日亮相重庆荧屏

  新华网重庆频道4月30日电 由市委宣传部、央视影视部和重庆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连续剧《邓小平在重庆》今日亮相重庆荧屏。该剧展现了邓小平同志1949年11月至1952年8月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时,在重庆期间工作和生活的风采神韵。这一题材是过去反映邓小平生平的影视剧从未涉及过的。导演鄢光宗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该剧的三大看点。 

  看点一 重点展示小平文韬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影视作品展现的都是小平战争年代的武略,而该剧通过小平冷静平息金融风暴、狠纠干部队伍不正之风等几个片段展示了他定国安邦的文韬,同时也展现了小平风趣诙谐的一面,如他出面为下属解决三角恋爱问题等,该剧从这些新的角度、新的平台去展示了一个领袖人物的新形象。据称该剧在接受影视领导小组审查时,得到了极高的肯定,认为该剧在“艺术上做了很大努力”。 

  看点二 虚构部分很精彩 

  为了讲好《邓小平在重庆》这个“精彩的故事”,该剧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忠实于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充分展开创作者的想像力。此外为了增强该剧的亮点,还虚构了几条故事线索。如以代号为“蝴蝶”的女特务赵秀英为首的反动势力预谋刺杀小平,对党的工作进性破坏等,使剧情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看点三 重庆演员一网打尽 

  鄢导表示,除了主要演员由卢奇、傅学诚、司马云青等著名特型演员扮演外,其他角色几乎将重庆演员一网打尽。如谐剧演员仇小豹此次成功扮演了一个老谋深算的投机商人,还有王维舟的扮演者孙育斌、万里的扮演者司徒保国、张俊英的扮演者李秋萍等都是重庆观众熟悉的老面孔。该剧选用的景点也是重庆观众十分熟悉的红楼宾馆、华岩寺、重钢厂等。 
  据悉,该剧除今日上午9点开始,在CQTV—1五集连播外,还将从5月3日起,每晚两集在CQTV—1重播。央视也将在适当时间播出。(记者 彭雅) 

《重庆商报》 2003年4月30日   


邓小平故居正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小平文物及史料


  中新网6月27日电 随着邓小平百年诞辰的临近,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等景点正在紧张建设中。据中广网报道,为全面恢复邓小平当年生活、学习、劳动的历史场景,小平故居保护区管委会正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与邓小平有关的实物、文物和史料。 
  经中央批准修建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占地10余亩,建设面积3800多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1亿元,有关的文物将采用生、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陈列布展,预计8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此次公开向全国征集的文物包括:少年邓小平及其家人使用过或清末民初川东农家常用的家具、农具、厨具等用品;清末民初川东农村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方面的用具及物品;清末民初私塾、新式学堂教学的用具、教材及学习用品;清末民初川东地区民间文艺、民居建筑、宗祠族谱、婚嫁祭祀、民间服饰等相关物品及史料。 
  据悉,四川广安方面正在同有关方面积极协商,在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仪式上邓小平乘坐的阅兵车有望陈列广安小平故居。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中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邵立肃)

中新网 2003年06月27日  


我驻美使馆举行座谈会 纪念邓小平派遣留学生讲话发表廿五周年


  本报华盛顿5月31日电 记者王如君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今天在这里召开大华盛顿地区留学人员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关于出国留学生派遣工作重要讲话发表25周年。 
  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他说,25年前,时值中国拨乱反正和推进工作重点转移的关键历史时刻,小平同志从推进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以伟人的气魄和胆略,敏锐地提出要扩大留学生的派遣数量,提出要千方百计、成千成万地派出留学生,学习别人的东西,提高自己的水平。25年来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广大留学人员遍布我国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成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力量,为推进新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杨洁篪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对于广大留学人员而言,今日的中国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心系祖国,放眼世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推进中美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座谈会由我驻美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刘川生主持。刘川生说,经过25年的发展,中美教育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来美留学人员总数超过20万人次,每年来美留学人数由1978年的几十人次跃增至近万人次,来美留学无论在人员数量、学科结构、培养方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留美学者身处海外,心系祖国,用各种方式回国创业、为国服务,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并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帮助,支持和鼓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报效祖国。来自华盛顿地区的部分教授、专家、学者和留学生代表近50人出席了座谈会。

《人民日报》2003年6月3

本市纪念“南方谈话”十周年 两本邓小平理论研究著作出版

   
  本报讯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两本理论著作《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卫炜、刘客主编)和《邓小平认识论思想论纲》(陈新汉著),并已在新华书店上架供应。 
  《邓小平理论发展史》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论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萌芽、酝酿到形成,又在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并进一步体系化,直到九十年代正式确立其在全党的历史地位的全过程的理论研究专著。 
  书中还用相当篇幅论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 
  《邓小平认识论思想论纲》是一部站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高度深入阐发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认识论思想的哲学理论专著。 
  特别是从理论上阐明了“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对于推进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认识论思想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姜小玲)

《解放日报》2002